出于大力推薦優秀作品的考慮,中國作家網特開設“十號會議室”欄目,聚焦那些或受到廣泛關注的,或仍未被充分重視的文學新作,約請中青年作家、評論家參與評點,集特約評論、新聞動態、深度對話、創作心路等相關信息,與讀者共同展開閱讀與探討,力求以豐富的角度全面呈現作品的魅力。截至2022年4月,“十號會議室”已進行八期,邀請數十位評論家對羅偉章、東西、李宏偉、邵麗、徐則臣、南翔、艾偉、何平等作家作品進行集中品評。(欄目主持人:周茉 杜佳 陳澤宇 劉雅)
重建文學批評的對話性,本質上是重建文學經由批評的發現和發聲回到整個社會公共性至少與民族審美相關部分,而不是一種虛偽的儀式。其出發點首先是文學、批評家,尤其是年輕的批評家們要有理想和勇氣成為那些寫作冒犯者審美的庇護人、發現者和聲援者。做寫作者同時代的批評家是做這樣的批評家。[詳細]
也許是離開那個城市后我改變了信仰。其實也無所謂改不改變,一直以來我就沒有堅定的信仰。妹妹一直說我迷信。我迷信了幾十年,是從母親那里傳過來的。她是一個泛神論者,神靈附著在任何一個老舊的事物上。[詳細]
有時候,敲門聲是人的臉,也是人的心,哪種人敲出哪種聲音,就跟哪種人會說出哪種夢話一樣。當這個聲音響起時,已去胸腔里蕩過一下,夾帶著氣惱、自大和經過掩飾的逆來順受,傳到指骨,傳到門,然后才傳進屋子,大姐就知道,是兄弟來了。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