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楷報告文學《我用一生愛中國》研討會舉辦
5月13日,由《文藝報》社、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天地出版社承辦,四川出版發展公益基金會協辦的譚楷報告文學作品《我用一生愛中國》研討會在北京、成都兩地以線上線下結合、視頻聯通的方式舉辦。
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鄔書林;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郭義強;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主任閻晶明;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施戰軍;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四川省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周青等出席研討會并致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以視頻形式致辭。白燁、潘凱雄、葉梅、何向陽、馬國倉、程紹武、李舫、李炳銀、柳建偉、李朝全、秦艷華、何明星、黃永軍、王國平等作家、評論家、學者、出版界人士參加研討。出席研討會的還有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出版處處長李想;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羅勇;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董事長劉龍章;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強;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陳大利;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華光;四川出版發展公益基金會秘書長余啟敏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勛章”獲得者、國際共產主義者、《我用一生愛中國》主人公伊莎白?柯魯克及其兒子、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主席、京西學校創辦人柯馬凱以視頻連線方式參加研討會。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科幻世界》原總編輯、《我用一生愛中國》作者譚楷介紹了創作歷程并致答謝詞。天地出版社社長楊政做總結發言。研討會由《文藝報》總編輯、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梁鴻鷹主持。
嘉賓們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參與《我用一生愛中國》作品研討會
《我用一生愛中國:伊莎白?柯魯克的故事》是一部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勛章”獲得者、國際共產主義者、百歲老人伊莎白?柯魯克百年人生的報告文學。伊莎白?柯魯克1915年生于中國成都,親歷了中國百余年的歷史巨變,始終與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在新中國成立后投身于建設新中國的偉大事業中,為中國教育事業和對外友好交流作出了杰出貢獻。作品《我用一生愛中國》以伊莎白親眼見證和經歷的百年人生故事,展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百年發展歷程,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歷程。
成都線下會場
鄔書林代表中國出版協會對該書的出版表示祝賀。他在致辭中表示,該書思想深刻,是作者用深刻的觀察力并帶著感情傾情創作的。他強調,主題出版應當立意更加高遠,同時考慮雙效的有機統一,《我用一生愛中國》一書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首先,好的主題需要好的敘述表達,要用詩一樣的文字寫出人間的真善美,用真理的力量來打動人。第二,主題出版要有國際視野和更加高遠的立意。把故事講好、講生動,能夠加深理解,有利于我們贏得良好的國際形象、贏得更多的國際尊重以及更好的國際環境。該書所講述的伊莎白的故事適合講給世界各國人民聽,發揮其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應有的作用。
郭義強指出,這是一部有思想深度又具可讀性的主題出版好作品。該書選題獨特,描寫真實,讓人感到可信、可學。年近80歲的作者譚楷書寫107歲伊莎白的傳記是絕無僅有的。人物傳記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伊莎白與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是一致的,她的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精神值得傳播。郭義強高度評價了作品中表現出的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幫助過中國的國際友人銘記感恩的態度,彰顯出負責任的大國氣派。
閻晶明在致辭中評價《我用一生愛中國》是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范例。他認為,作者譚楷用生動、精彩的故事,扎實地講清楚了伊莎白以及丈夫柯魯克是如何用一生的熱情去愛中國的,并且將這種熱愛一代代傳承下去,變成一種信念甚至信仰。伊莎白的一生,與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以及中國現當代的歷史有著最緊密的內在聯系,讀來令人感動,也深具啟示意義。閻晶明希望出版社把伊莎白的故事宣傳好,讓更多的讀者去閱讀和領會伊莎白對中國革命、中國建設和改革事業的熱愛,對中國的熱愛,傳遞圖書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和理念。
施戰軍在致辭中談到了譚楷和《人民文學》長期合作的關系,對譚楷在報告文學領域的創作給予肯定。他認為,《我用一生愛中國》從報告文學創作的角度而言,是一部留得下的作品,在人物傳記方面具有文學史的意義。作品從偉大的理想主義、堅定的中國立場、樸素的行動自覺、高尚的人格精神這四個層面寫出了伊莎白的人物品行。從文學創作方面來看,譚楷很好地把握了作品的分寸,用常溫而非過熱的視角客觀呈現了伊莎白的認真、執著乃至可愛和天真,自然真摯地講述了伊莎白的精神特質和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
周青在致辭中表示,《我用一生愛中國》是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通過大量采訪和實地考察還原了伊莎白?柯魯克女士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為促進人類和平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呈現了中國近現代中西文化碰撞與歷史的張力,展現了生動立體的中國,也反映了世界人民和平共處、和諧發展的共同追求。他期望四川出版人開發更多這樣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的優秀作品,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多元化、一體化促進中外交流的互建,為建設文化強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構建和平發展友誼橋梁貢獻四川出版的力量。
阿來在視頻致辭中說:“《我用一生愛中國》從調查到寫作,寫得非常從容?!弊髡咦T楷長期從事報告文學創作,以七十幾歲高齡追蹤作品主人公獨特的人生經歷,不畏險遠,寫作態度虔誠,用情處感人至深,寫出了信仰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作者具有一種史家眼力,一部個人史也就順理成章成為歷史見證:既是中國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見證,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的歷史見證——由一個參與了這個偉大進程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與中國人民共同見證。
107歲的伊莎白及兒子柯馬凱向與會嘉賓表達了問候和謝意
研討會上,107歲的伊莎白老人和與會嘉賓現場連線,并向大家致意。伊莎白的兒子柯馬凱用標準的普通話講述了父母及家族六代人與中國的深情厚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母親“友誼勛章”表示由衷感謝。他說道:這個獎不僅是頒給母親的,也是頒給母親所代表的國際友人群體的??埋R凱也對譚楷用心用情的創作表示感謝,對家鄉出版社表示了真摯的謝意。
研討會上,與會作家、評論家、學者、出版界人士就作品內容、創作、價值等進行了深入研討。大家認為,作品用個人串起中國歷史和中國故事,寫出了個人史和中國近現代民族史的交互性,生命史和個人史、家族史和民族史相互交織,宏大而生動,鮮活而磅礴。該書記敘了伊莎白?柯魯克對中國的熱愛、深愛、摯愛,是愛國主義的生動教材;書寫筆力勁健,清新動人,體現了作家譚楷多年的深厚積累以及對此書寫作的全心投入;作品注重揭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心路歷程,人物形象飽滿,真實再現了伊莎白百年人生中體現出的親歷性、傳奇性、典型性、現實性和文學性。
作者譚楷在談到創作經歷時說,《我用一生愛中國》歷時三年的創作之旅,既是一顆心靈撼動另一顆心靈的創作過程,也是再現“華西壩老鄉”伊莎白“昨天的云”的追尋過程。他說,追尋百歲老人伊莎白足跡的過程,也是重讀中國近現代史的過程;寫作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思考的過程?!拔医衲瓴?9歲,想起伊莎白98歲時,還在修訂她的人類學著作英文版的《興隆場》,我覺得我還很年輕,應當向伊莎白老奶奶學習,繼續努力寫好讀者們喜聞樂見的中國故事?!?/p>
天地出版社社長楊政在總結中介紹了《我用一生愛中國》的出版歷程。他表示,近年來,天地出版社通過不斷探索,在主題出版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自身經驗——從鮮活、生動的四川故事中尋找和開掘重大主題,堅持原創,追求首創。